深圳新聞網2025年8月25日訊(見習記者 林斯涵 通訊員 李嘉瀛 史鵬威)“這次研學通過精心的課程設計和沉浸式活動安排,讓孩子收獲了全新視角和感悟!”今年暑假,一位家長在活動結束后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
近日,這場融合科技、人文與生態(tài)的深度研學之旅——“2025科學小記者系列活動之研讀·科學之光研學營”在深圳光明圓滿收官。本次活動由深圳市光明區(qū)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深圳市光明區(qū)公共文化藝術和體育中心(區(qū)圖書館)承辦。120余名來自不同學校的同學參與其中,分別開啟了為期三天的研學之旅?;顒右怨饷鲄^(qū)少年兒童圖書館為起點,以書本知識為線索,引導同學們一路探索求真,用筆尖記錄所見所聞、用腳步驗證知識真諦,在知行合一的實踐中成長為勇于探索、善于思辨、樂于傳播科學精神的科學小記者。
古今交融 探尋光明密碼
研學首日,科學小記者們在圖書館第一課上,以《尋找光明記憶》叢書為脈絡,了解到光明的歷史與發(fā)展。隨后走進光明區(qū)城市規(guī)劃展覽館,通過裸眼3D等技術,沉浸式感受了從農耕時代到科學新城的變遷歷程。
從古老文明的智慧到現代工業(yè)的創(chuàng)新,科學小記者們在下午的行程中完成了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在棠盦典籍博物館,大家透過甲骨到紙張的載體演變,感悟到一本書背后厚重的歷史。“哇!這個機器手臂在搬運電腦主機!”——在聯(lián)想智能制造工廠里,全自動生產線上精準作業(yè)的機械臂引發(fā)了陣陣驚嘆。人工智能賦能現代制造的強大應用,以最直觀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
當晚的科學之光交流會上,科學小記者們親手體驗了造紙術與印刷術,領悟到中國傳統(tǒng)科技智慧的精妙。
時空躍遷,從方寸榫卯到無垠星河
次日活動始于一場千年挑戰(zhàn)。科學小記者們在拆裝魯班鎖間體會到榫卯玄機與現代空間思維的碰撞;在深圳科學技術館的探索則帶來全新維度:宇宙探源展廳帶來“星辰大?!卑愕腻塾误w驗,智慧產業(yè)展廳讓智能物流等抽象技術化為可感現實。
晚間的“圖書館之夜”巧妙融合古代市集雅趣與現代知識競賽,讓古籍中的風雅煥發(fā)新生。
生命交響,生態(tài)與未來的雙向奔赴
最后一天的行程從虹橋公園的探索生物多樣性活動開始,科學小記者們跟隨中山大學生態(tài)學老師認識了具有嶺南特色的動植物,觀看了“自然盲盒”中的生物紀錄片,并寄出一封虹橋公園的專屬明信片。
下午,科學小記者們在中山大學深圳校區(qū)聆聽了一場王牌講座,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院羅穎博士揭開了運動損傷修復的前沿科技,并在學霸交流會上與學霸學姐交流學習方法。此外,在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內,整齊排列的超級計算機令人震撼。大家不僅驚嘆于其超快的運算速度,更通過了解它在天氣預報、工程仿真、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深刻體會到這項“大國重器”的戰(zhàn)略價值。
三天研學之旅,科學小記者們于書香里感受文明底蘊,在探訪中觸摸創(chuàng)新脈動、體悟科學內核,用足跡丈量光明科學城的當代盛景。作為大灣區(q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qū),光明科學城以 “科技 + 生態(tài) + 人文”三輪驅動書寫創(chuàng)新答卷,而光明區(qū)少年兒童圖書館則以其獨特的文化傳播功能,為科學探索注入精神滋養(yǎng)。這場科學認知之旅,讓科學的種子在少年心中萌芽,也讓光明科學城的科創(chuàng)基因,伴隨他們走向更廣闊的未來。